第110章 新式学堂的建立

商战结束后,大王子李德神色肃然,亲自入宫向大王李景汇报了一切。他在汇报完毕后,目光闪动,似乎心中有一番思量。稍作停顿,李德终于开口:“父王,儿臣有一请求,望父王准许。”

大王李景抬眼望着李德,感到几分疑惑:“何事如此郑重?”

李德郑重其事地答道:“儿臣虽身为大王子,却自知才疏学浅,治国理政之道尚不精通。云晓天先生才高八斗、学识渊博,曾为大昭国化险为夷。儿臣希望能拜他为师,学习治国之道,以不负父王与国家的期望。”

大王李景听罢,眉头微微一皱。他并没有想到李德会提出这样的请求,心中不免惊讶。大昭国的太子自古以来都是由宗学堂的学者来教导,若让外人代教,势必会引起波澜。但转念一想,云晓天的才智与谋略实属难得,若能传授给李德,对大昭国而言也是一件好事。于是,他轻轻点头道:“你此请求合乎理,朕准了。”

李德听后,面露喜色,连忙拜谢:“儿臣多谢父王成全!”

待李德退下,大王李景思索片刻,还是决定召见云晓天,亲自告知此事。次日,大王李景将云晓天召入御书房,谈及此事。云晓天听后,神色间流露出一丝惊奇,略一沉思,便拱手道:“谢大王厚爱,愿为大王子效力。不过若要为大王子传授治国之道,恐需建立一所新式学堂,以便系统传授。”

李景颔首应允:“先生所言极是,朕即刻命人协助先生建学堂之事。”于是,云晓天开始筹划新学堂的选址和设计,意图建成一个能培养未来国之栋梁的学府。

然而,大王子李德拜云晓天为师的消息不胫而走,迅速传遍朝野。一时间,宗学堂内群情激愤,众多老学究纷纷上书表示不满,甚至有数十位年长的学究联名上奏,请求辞官告老还乡。奏章中,言辞激烈,直指此举有损大昭国的传统和太子教育体系的权威。

大王李景收到奏章,心中顿感不快,却又不得不重视这些老学究的反应。为安抚众人,他特意召见了宗学堂的代表——年逾古稀的公孙达。公孙达学识渊博,声望颇高,是宗学堂的领袖人物之一。

公孙达入宫后,大王李景亲自接见,和颜悦色地说道:“公孙先生,朕知宗学堂的学者们皆为国之栋梁,乃我大昭教育之根基,朕对诸位的贡献心怀感激。云晓天为大王子授课之事,亦是朕深思熟虑后所决定,望先生理解。”

公孙达虽知此乃皇命,不便多言,但仍神色凝重地说道:“大王,云晓天虽有才学,但毕竟不曾受过我宗学堂的教育。若让他执教大王子,恐有失大昭传统。不如先行考核,若他能胜过宗学堂的诸位学者,老夫自无异议。”

李景闻言,心中暗自恼怒,但表面仍维持平静。他强压心中怒火,淡淡道:“先生之意,朕明白。但此事无需如此繁琐,朕可另行安排。”

公孙达却倔强地摇头:“若不比试一场,老夫难以向宗学堂众人交代。”他语气坚定,不容置疑,显然抱有极大的抵触情绪。

大王李景心知再争辩下去无益,便挥袖道:“朕再考虑。”随即,他恼怒地离开了御书房。

回到寝宫后,李景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云晓天。李景面露愠色道:“宗学堂那群顽固之人,着实不识大体。云先生,无需理会此等小人之事,朕自有办法安抚他们。”

云晓天听完,微微一笑,道:“大王,君子不避小人之争。既然他们提出比试,臣不妨应战,以正视听。”

李景略显惊讶:“先生果真愿应战?此事本可一力解决。”

云晓天神色不变,轻轻摇头:“若不正面回应,将来怕是他们会更生异议。此战不仅为大王子,也为大昭国的未来,臣愿迎战。”

李景沉思片刻,最后点头道:“既然先生决心已定,那朕便为先生安排此比试。”于是,李景命人将比试定于三日后在王宫大殿举行,消息一经传出,立刻在朝野间引发轩然大波。

三日后,比试如约而至,朝中众臣、王公贵族齐聚大殿,场面极为壮观。众人皆翘首以待,想看看这场事关大昭国未来的较量。

比试共设五场,分别为对联、诗词、文章、算学与射箭,考验文武兼备。

第一场比对联,宗学堂率先出题,对联言辞对仗工整,意境深远,众人皆赞不绝口。云晓天细细品味后,沉吟片刻,不急不缓地对出了下联,且极为巧妙,令人惊叹。随后,云晓天又提出类似“烟锁池塘柳 ”的几个千古绝对,宗学堂的老学究们冥思苦想,始终未能对出,最终不得不认输。观战之人纷纷赞叹,喝彩声四起。

第二场比诗词,以“明月”为题。宗学堂派出了一位年轻学者,吟诵了一首优美的明月诗,得到了在场众人的称赞。云晓天则从容不迫,缓缓诵出了一首苏东坡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...”。全场瞬间鸦雀无声,众人无不为这首千古名作所震撼。宗学堂再度认输。

第三场是文章,以“莲花”为题。宗学堂的学者们紧张商议,迟迟未能动笔,而云晓天则一挥而就,写下了《爱莲说》,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...”。宗学堂众人见此文,顿时面露绝望,再度败下阵来。

第四场比算学,云晓天凭借过人的心算能力和深厚的学识,再次轻松胜出,将宗学堂的学者们远远抛在后面。

最后一场是比射箭,云晓天以一柄带有瞄准镜的强力弩弓,在百步之外百发百中,箭箭中靶,技惊四座。宗学堂的学者们自知技不如人,最终全体认输。

五场比试,云晓天无一败绩,取得完胜。观战的大臣、贵族无不拍手称赞,大王李景更是喜笑颜开,当即赏赐了云晓天,并宣布大王子李德正式拜云晓天为师。

比试结束后,云晓天筹建新学堂的消息传开,朝中众多王公贵族争相出资,盼望能让自家子弟入学。这一意外之喜,令云晓天大为感慨,不仅省去了不少开支,也为新学堂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。尽管云晓天本不缺钱,但这却象征了他在朝中的地位与影响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。